这事儿说起来真有点黑色幽默。 埃及总统塞西,本来想当一回中东的“带头大哥”,振臂一呼要搞个“阿拉伯版北约”让大家抱团取暖,结果呢? 团没抱成,自己反被以色列盯上了,成了出头椽子先烂的典型。 这就好比一个老实人想组织邻里联防对付恶霸,话刚说出口,发现邻居们要么装聋作哑,要么早就和恶霸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了,最后恶霸直接找上门来,指着鼻子问:“你小子想造反? ”
事情得从9月9日那场空袭说起。 以色列的战斗机呼啸着飞过多哈上空,把炸弹扔在了卡塔尔的地盘上。这一炸,就像往滚烫的油锅里泼了一瓢冷水,整个阿拉伯世界都炸了。 要知道,卡塔尔可不是什么软柿子,人家怀里揣着美国的“非北约主要盟国”身份,相当于揣着半块免死金牌。 以色列这一手,明着是打卡塔尔,暗里是打所有阿拉伯国家的脸——我就打了,你们能怎样?
脸被打得生疼,总得有点表示。 多哈紧急峰会就在这种憋屈的气氛中开场了。 这时候,埃及总统塞西觉得机会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抛出一个听起来相当提气的方案:咱们阿拉伯兄弟,也学北约搞个军事同盟,成立联合部队,一家有难,八方支援! 这话说得铿锵有力,估计当时会场里不少人都心头一热。 是啊,阿拉伯世界被欺负多少年了? 每次出事都是各扫门前雪,最后被各个击破。 要是真能团结起来,还用看别人脸色吗?
塞西的算盘打得响。 埃及人口过亿,军队规模在中东数一数二,由他来牵头名正言顺。 更重要的是,加沙那边的难民潮像决堤的洪水,已经让埃及的西奈半岛不堪重负。 他太需要拉上兄弟们一起扛这个雷了。 可惜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且这根骨头还特别硬。
最先跳出来拆台的居然是沙特。 这个油霸大哥一开始还假模假式地表示支持:“老弟想法不错,我赞成。 不过嘛……”这个“不过”后面藏着刀子,“联合部队的总司令,得是我们沙特人当。 ”好家伙,这一刀直接捅在腰眼上。 塞西当场就懵了——你们沙特军队什么水平心里没数吗? 也门战场上连拖鞋军都打不过,现在要指挥埃及的百战之师? 这不是开玩笑吗?
但沙特是认真的。 几天后,人家干脆不陪埃及玩了,直接和巴基斯坦签了共同防御条约。 这一手玩得漂亮,明摆着告诉塞西:你那几十万大军听着吓人,但在核武器面前都是纸老虎。 我们要找就找有核的保镖,你埃及还不够格。
卡塔尔更是直接打脸。 他们的首相从美国回来,带回了特朗普的“最高指示”:搞什么阿拉伯北约? 我不同意! 作为交换,美国承诺管束以色列,还要和卡塔尔签安全条约。 你看,美国人这手萝卜加大棒玩得多溜? 卡塔尔和阿联酋立刻表态:还是美国老大哥靠谱。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更绝,转头就找塞尔维亚买武器去了,根本不理塞西那一套。
最讽刺的是叙利亚,刚换政府就忙着和以色列谈和解。 这下好了,塞西的“英雄梦”彻底碎了一地。 他想当团结阿拉伯世界的旗帜,结果发现大家早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这场峰会最后只达成一个共识:以后多开会。说白了就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典型的官僚式敷衍。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塞西顶多是脸上无光。但麻烦才刚刚开始。 他这边“阿拉伯北约”的提议刚凉透,以色列那边就热乎上了——不是热情,是怒火。 以色列人突然翻出1979年的《戴维营协议》,指责埃及在西奈半岛的军事部署违反了和平条约。 这顶帽子扣得又准又狠,直接打在了七寸上。
要知道,《戴维营协议》是埃及和以色列和平的基石,当年埃及总统萨达特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协议核心就是西奈半岛非军事化。 这些年来,埃及确实在西奈增加了驻军,但主要是反恐需要,以色列以前也是默许的。可现在塞西居然想搞反以军事同盟,那性质就全变了。 以色列的潜台词很明白:你今天用这些兵打恐怖分子,明天会不会调转枪口对着我?
这就好比两个人做邻居,原本相安无事。 突然有一天,你开始在院子里练拳击,还嚷嚷着要联合其他邻居组建“自卫队”。 就算你说这是为了防小偷,对面邻居也会睡不着觉啊! 以色列现在就是这个邻居,它直接给塞西划下红线:别忘了咱们的和平协议,别忘了谁才是这片地头的老大。
塞西现在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在国内,民众骂他对以色列太软弱;在国外,以色列嫌他太跳脱。 本想借机提升埃及的影响力,结果反而让埃及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这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不,是“蚀把米还惹了一身骚”。
其实仔细想想,塞西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他还活在过去的梦里。 现在的阿拉伯世界早不是铁板一块了。 海湾国家最关心的是怎么对付伊朗,怎么经济转型,巴勒斯坦问题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次要矛盾。 沙特和以色列私下眉来眼去,阿联酋和巴林早就和以色列建交,大家心里都有一本经济账。 塞西还想用几十年前那套“反以大团结”的口号来号召群众,未免太天真。
这就好比现在的同学会,有人还想忆苦思甜谈理想,结果发现同学们都在聊买房炒股和孩子上国际学校。 时代变了,老哥! 中东的博弈场早就升级到2.0版本了,塞西却还在用1.0版本的攻略,能不碰一鼻子灰吗?
更讽刺的是,这场闹剧反而让以色列更警惕埃及了。 原本埃及在加沙问题上是重要的调停者,现在倒好,调停者差点变成参与者。 以色列这一敲打,等于明确告诉埃及: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别动歪心思。 西奈半岛的军事部署成了悬在头顶的剑,随时可能被以色列拿来当筹码。
说到底,国际政治就像打麻将,不是你想胡牌就能胡的。 塞西想做个清一色,结果发现牌桌上其他三家都在做十三幺。 他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在中东这片土地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当你的雄心壮志触碰到别人的利益红线时,再美好的蓝图也只是一张废纸。
现在塞西最该考虑的,不是怎么当阿拉伯世界的领袖,而是怎么从这场外交危机中体面地脱身。 毕竟,埃及国内的经济问题、西奈半岛的安全问题,哪一个都比那个虚无缥缈的“阿拉伯北约”更迫在眉睫。 有时候,认清现实比追求理想更重要,尤其是在中东这个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小卒想过河当车,往往会被第一个吃掉。
这场闹剧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可能就是:在国际关系里,量力而行比雄心万丈更实际。就像老百姓常说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否则,不仅瓷器没揽成,还可能把自己的饭碗给砸了。
正规长沙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