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义乌仓库依然灯火通明,老板老周盯着手机群里不断弹出的消息,额头渗出了细细的汗珠。他刚刚算了一笔账:原本卖10美元的玩具,因为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价格得涨到20美元,订单很可能瞬间蒸发一半。这不仅仅是老周一个人的不眠之夜,从深圳华强北的手机壳商户,到南通的家纺厂商,再到青岛的轮胎出口商,无数中国出口企业都在密切关注着大洋彼岸传来的最新贸易动态。
就在几天前的9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从9月24日起对大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10%关税,并威胁未来可能再对数千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一决定标志着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再次升级,给原本看似缓和的中美贸易关系蒙上了新的阴影。
关税博弈中的盟友裂痕
美国此次并非单独行动,而是试图联合G7成员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惩罚性关税。然而这一企图遇到了巨大阻力,盟友间的分歧显著。德国和法国态度谨慎,担心报复性关税会损害自身经济;日本因对华贸易依赖度高(2024年对华出口占比18.7%),明确反对“一刀切”政策;加拿大虽同意讨论,但内部认为“征重税不现实”。更令人意外的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甚至警告,若美国继续单边行动,欧盟将启动《反胁迫法案》,对美采取反制措施。
这种盟友间的分歧体现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复杂性。特朗普政府高估了高关税迫使中国作出经济让步的能力,这不仅暴露了美国单边施压的局限性,还让中国有理由相信可以通过加强稀土管制等方式在后续谈判中占据上风。
中方的精准反制措施
面对美国的关税攻势,中国商务部迅速作出反应。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同步发起两项调查:一是针对原产于美国的40纳米及以上工艺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涉及德州仪器、亚德诺半导体等巨头,指控其以低价倾销挤压中国市场;二是就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全链条限制措施启动反歧视调查,覆盖2018年以来的所有歧视性政策,旨在维护WTO非歧视原则。
中方强调这些调查程序“公开透明”,符合《对外贸易法》及国际规则,并获得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等行业组织支持。这种精准的反制措施直击美国科技企业的痛点,显示了中方在贸易博弈中的策略灵活性。
除了针对高科技领域的反制,中国还在农业领域采取了措施。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5年中国对美国新季大豆的采购量归零,这一现象背后是中国供应链战略的深度调整。中国已将大豆进口重心转向南美,2024年巴西对华出口占比升至71%,2025年新增1200万吨订单全部分配给巴西和阿根廷。通过与南美国家签署长期协议(如巴西900万吨新季大豆人民币结算试点),中国实现了供应链的多元化与稳定性。
TikTok问题的突破性进展
在贸易摩擦的阴霾下,也有一些领域出现了积极进展。9月14-15日,中美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经贸会谈,就TikTok问题达成重要共识:TikTok美国用户数据将通过“业务委托运营”模式存储于美国境内,由第三方机构独立监管;字节跳动将算法等知识产权使用权授权给美国合作伙伴,中国政府依法审批技术出口;中方坚持“尊重企业意愿”,反对强制性出售要求,美方停止推动“不卖就禁”政策,双方同意通过商业谈判解决。
随后在9月16日,特朗普签署命令,第四次延长TikTok美国业务出售的宽限期至2025年12月16日,为双方细化合作方案留出时间。这一决定缓解了TikTok在美运营压力,相关中概股(如字节跳动关联公司)股价当日上涨4.2%。
稀土管制成为战略武器
针对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封锁,中国于2025年实施了史上最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4月份,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钐(Sm)、镝(Dy)、镥(Lu)等17种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许可管理,涵盖金属、合金、氧化物等全品类。此次管制特别针对钐钴永磁体(广泛应用于美军F-35战机发动机)和镝铁合金(制造高精度导弹制导系统的关键材料),直接冲击美国军工供应链。
8月份,工信部等部门发布新规,对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年度配额管理,明确2025年中重稀土开采指标为2.1万吨,同比减少12%。此举从源头限制了全球中重稀土供应,而美国90%的中重稀土依赖中国进口。据国际战略研究所评估,若中国持续限制出口,美国军工企业的高端装备生产将在18个月内陷入停滞。
贸易格局的重构与转型
中美贸易摩擦正在推动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构。2025年1-8月,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7.2%,但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2.3%,显示“去风险”背景下中国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
中国出口表现至今仍然强韧。今年初,大规模提前出货促使出口强劲增长。6月及7月出口分别按年增长5.9%及7.2%,其中集成电路与汽车的贡献较大。从出口目的地看,有着明显差异。7月对美出口按年跌21.7%,但由于新市场需求及转运需求,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出口显著增长,部分抵消了美国市场的下滑。
根据摩根经济研究估算,近期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当中约60%为转运至美国。但随着美国加强对转运的执法力度,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关税差距收窄,这一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开始逆转,对美出口占比可能提高,而东盟比重则下降。
面对新的贸易环境,中国企业采取了多种策略应对关税冲击:一是产品升级,部分商品因其高技术壁垒、产品差异化显著、需求刚性等特征掌握了定价权,将关税影响转嫁给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二是以价换量,部分技术门槛较低、同质化程度高且具备充足利润空间的商品通过降价来面对关税和海外竞争;三是转口贸易,通过第三方经济体规避高关税的影响;四是产能出海,在海外布局产业链,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行业扩展到了装备制造业领域。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中美贸易摩擦已经从单一的关税战升级为全产业链博弈。中国通过“实体清单反制”、“供应链重构”和“战略资源管控”,构建了“非对称反制体系”。而美国则面临农业带因大豆滞销引发的政治压力,高科技产业受制于稀土供应链的困境。
专家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正在“阶段性降温”,避免经贸“脱钩”已成为中美双方的共识。在经济压力倒逼下,中美双方都认识到过度对抗对经济的破坏性,并寻求缓和空间。但这种缓和并不意味着核心利益上的竞争消失,双方正转向“有限合作+长期竞争”的新型互动模式。
短期来看,中美经贸会谈达成的成果有助于提振中美经济,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稳定性。长期来看,由于中美关系已进入了“有限缓和、深度博弈”的新阶段,中美双方在市场准入等议题上的博弈未来还面临不确定性,全球贸易体系碎片化的风险仍然存在。
对于像义乌老周这样的中国出口企业来说,压力越大,反弹越快。老周天亮后做了一个决定:把仓库一半货转去迪拜,那边正在建中东最大批发市场。客户没变,路线变了。正如他在朋友圈写的:“美国不要,中东抢着要,地球离了谁都转。”
这场贸易博弈的最后结果尚难预料,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制造没被打垮,反而被逼出了新路。时代真的变了。以前是美国一咳嗽,全球感冒。现在是中国换个姿势,世界照样跳舞。
正规长沙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