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聊电子游戏那些能贴上“划时代”标签的作品,估计每个玩家内心都有自己的小名单。
但你不觉得这事其实挺玄乎的么?
啥叫真正意义上的划时代,有些游戏火一天就消失了,有些默默无闻十年最后才被奉为神作。
咋整,标准统一不了啊!
游戏圈这事,说白了,每隔几年就有一波小风潮,各种类型游戏轮流上阵,但真能改变行业规则、让所有人都重新审视“什么算一款好游戏”的,您仔细数数,真不多。
传说中的“三巨头”,每一款都像是砸进了水面的巨大石头,激起一圈圈涟漪,影响力扩散到今天还没彻底消散。
但你说传奇咋炼成的?
主机限定还是跨平台通吃,黑科技创新还是老少通杀?
这些问题一锅烩起来,反倒成了游戏圈传说里的最大谜团。
有意思的是,主机游戏虽然不是电子游戏的唯一载体,但太多传奇都偏偏扎根这里。
从FC小霸王到PlayStation黑盒子,主机一步步成了大众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即便后来网络游戏、手游把饭碗端走一半,主机阵营那些历史名作还是屹立不倒。
要想找到能给游戏行业整个换皮的经典,一定是能击穿次元壁,让不玩游戏的人都听说过的大名——像吉他英雄、光环、超级马里奥这样,几乎家家户户的硬盘都有一份“信仰资料”。
不过话说回来,这三款游戏各自打下的天下却完全不一样。
你可以管它们叫行业三角:“音乐娱乐”、“射击革新”和“全民偶像”。
每一个都趟出了新路,把过去的游戏规则改写到大家都得跟风效仿。
下面来慢慢扒拉这些传奇,看看它们到底怎么把整个圈子搅得天翻地覆。
吉他英雄,摇滚变游戏,Party神器
曾几何时,大家聚会就是斗地主、麻将、卡拉OK轮流上场。
但2005年以后,突然有一批小伙伴开始叫嚣:今晚“弹吉他”?
听起来像开玩笑,其实说的是《吉他英雄》。
要不是这个破游戏,谁知道冲着塑料吉他疯狂热舞能引来全场尖叫。
这游戏其实出奇简单:拿着玩具吉他,跟着荧幕上的音符敲对应按钮。
容易上手,轻松欢乐,但高手模式一开,指头得飞成风火轮。
不管你是不是音乐达人,弹上一曲《Smoke on the Water》都能让你瞬间化身吉他大神。
这游戏火到什么程度?
据说当年美国三家派对,俩家都有吉他英雄。
老少咸宜,摇滚迷更是把家里变成了小型音乐厅。
音乐游戏圈早年根本不吃香,顶多是些跳舞机、小打小闹。
它倒好,靠一根塑料吉他把音乐和游戏彻底融合。
一次性就收进了几十年的经典摇滚曲库,朋克、重金属、流行摇滚想玩啥来啥。
聚会变Party,家里变演唱会,连不怎么玩游戏的人也会因为想秀一把摇滚神采而选择买主机。
最恐怖的是,《吉他英雄》这一波操作直接带动了整个音乐游戏市场。
续作、新作、衍生版本层出不穷,控制器也变得越来越魔性,鼓组、麦克风全都拉进来,甚至后来有一堆类似的“乐队全家桶”游戏出来跟风。
全球2500万套销量,零售收入20亿美元,那几年游戏圈的音乐品类几乎都得靠它带节奏。
不过江湖总有潮起潮落。
仅过几年,吉他英雄热潮就开始熄火。
为什么?
有钱人也不是冤大头,每次出新作都得买套新设备,连主机都快负担不起了。
加上同质化严重,大家审美疲劳,“塑料乐器集邮”成了不少玩家的噩梦。
最终,吉他英雄这个系列和整个音乐游戏门类一起慢慢退出主流,变成了情怀限定的时代产物。
但谁要问那几年为什么家里都得配一把塑料吉他,答案必然就是吉他英雄,它让音乐和游戏的距离一下子拉到了零。
说到底,这游戏把纯娱乐场景和家庭互动彻底打通,让游戏从封闭的小圈子走进了客厅、走进了派对嘉年华。
你说它没把行业彻底颠覆,估计没人敢反驳。
它高光时刻比谁都闪耀,可惜后来就和CD一样,渐渐变成了收藏品,但想起来,谁心里还没有一段当“摇滚巨星”的美梦呢?
光环,FPS变身主机王者,划出新时代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FPS)最早吃香的地方其实是PC。
什么半条命、反恐精英,光明正大在网吧称霸。
主机阵营想掺和进来,前期都不太灵。
一提用手柄打枪,老玩家分分钟笑出声:这玩意儿精度堪忧。
但《光环:战斗进化》出来就是不按套路走。
微软狠砸一把,Xbox上直接把FPS玩法做成手柄无门槛体验。
智能瞄准系统、双摇杆布局,操作手感说不定已经超越了90%以上的PC同类。
左摇杆动,右摇杆瞄,肩键再补刀——主机FPS的操作标准从此定型。
再看玩法,《光环》算是把主机平台的3A级射击游戏模板立起来了。
剧情硬核,主角士官长对抗星盟,科幻背景和“孤胆英雄”设定把玩家吸引得死死的。
多人模式更是名场面不断,家里几个人打对战从此成了“最主流的社交活动”之一。
不光圈内火,连没玩过游戏的不少人都知道“光环”这个大名。
从体育明星到好莱坞人气小生,都愿意拿它出来刷存在感。
那几年Xbox卖得起飞,主要靠的就是这个IP疯狂圈粉。
对了,《光环》的成功不只是游戏本身的好玩。
它还把主机平台在线对战的玩法正式搬上了大众舞台。
虽然PS2和Dreamcast也有网络功能,但实用性远不如后来的XboxLive。
谁能想到,约上朋友打对战再也不用搬电脑去网吧,随时随地都能开黑。
这模式后来直接变成了主流,FPS大作统统迁移到主机阵营。
《使命召唤》、《战争机器》这些后来红极一时的作品,内核都有点光环DNA。
不过咱们中国玩家多半有点自己的小情结。
在网吧熬夜刷CS、AK一响全场静,顶多算温馨回忆。
但PC圈的盛况和主机市场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光环》销量能占到Xbox主机装机量的四分之一,那是真正带动了硬件销售的大杀器。
要不是它,恐怕现在的主机游戏根本达不到现在这个高度。
光环之后,谁都得向主机平台交作业,FPS手柄操作成了标配。
影响力一路延续到电竞、联机对战乃至整个游戏行业的产业价值,每个环节都看得见《光环》的影子。
它让射击游戏不再是小众网吧专属,而是全民娱乐的新宠儿,彻底换掉了老掉牙的玩法和行业规则。
超级马里奥兄弟,任天堂手中的国民偶像
一说起任天堂和FC,估计很多资深玩家都要热泪盈眶。
八十年代,那正是街机和家用机抢饭碗的时代。
但谁能想到,小小一盘马里奥,竟然能改变世界。
游戏内容不复杂,踩蘑菇、吃金币、救公主,人人都能立马上手。
音乐朗朗上口,画面色彩饱满,操作又简单。
结果马里奥瞬间成了家家户户争抢的客厅男主角。
小孩子抱着玩,大人陪着看,全家齐上阵,从此任天堂直接杀进行业巨头行列,不仅游戏卖得飞起,连主机也跟着起飞。
马里奥的影响力不止体现在销量和口碑上。
它直接改变了其他厂商开发游戏的思路。
以前大家凑合着做平台跳跃,马里奥一出,行业标准瞬间拉高。
各种模仿之作扎堆冒头,比如危桥名人、松鼠大作战啥的,满大街都是“升级版马里奥”。
可惜,大多都只学到皮毛,真正能复制任天堂成功的还是极少数。
那几年做游戏,不参照马里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开发者。
任天堂不光业内称霸,还成功把游戏扩展到其他娱乐领域。
马里奥的周边产品铺满货架,广告、电视合作节目满天飞。
大家不光喜欢玩,还主动帮它卖力宣传——简直是“游戏圈顶流明星”。
从“世界”到“奥德赛”,几十年间马里奥系列念念不忘,现在总销量已经排世界第三,仅次于那只黄皮耗子和另一个大IP。
任天堂的成功当然也不只是马里奥。
后续塞尔达、银河战士等大作,都是顺着马里奥打开的市场一路走红。
主机平台成为潮流引领者,行业格局因为马里奥出现了彻底的改变。
到了今天,马里奥系列不光是游戏,更是全球文化IP,渗透到动画、电影、周边一条龙。
任天堂靠它直接陪跑几十年,谁敢忽视?
实际上,超级马里奥兄弟这一款游戏不是简单的商业爆款,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文化现象。
它让游戏不再是单纯的童年娱乐,而变成了跨代、跨国家的大众艺术。
从玩法到美学,马里奥一手捏出整个行业的新阶段,平台跳跃的标准一锤定音,甚至业界秩序都要重新洗牌。
谁敢说马里奥只是小朋友的玩具?
分分钟有力地证明游戏和电影、动画一样,是值得认真对待的文化载体。
历史刻刀下的三大传奇
其实说到这儿你会发现,三款游戏各成一派,却都有个共同点——彻底打破常规,引领行业变革。
不是每款火爆游戏都能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真正的传奇不在于销量,而在于塑造了新玩法、新标准,让后来者不断跟进模仿。
不管是吉他英雄的音乐革命,光环的射击规范,还是马里奥的全民热潮,都用各自的方式让玩家眼界大开。
有时候,你甚至怀疑,如果没有这几个游戏,整个行业发展肯定不是现在这副模样。
它们是游戏历史的路标,也是后人前行的灯塔,不断提醒大家:创新才是永恒的力量。
那问题来了,未来还会出现新的超级传奇么?
游戏行业向来变化多端,也许下一个传奇已经在某个角落悄悄等待被玩家发现。
你觉得还有啥游戏能带来行业新突破,或者有哪款作品值得跟这三巨头相提并论,欢迎一起唠唠!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正规长沙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